【濕地保育】緩衝區魚塘前景未明  憂被剔出無得保留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12/19 00:58

最後更新: 2022/12/19 00:58

分享:

分享:

鷺鳥在魚塘捕食白對蝦。(受訪者提供)

有環團指,現時濕地緩衝區的前景未明,不清楚當局如何就保育區及緩衝區劃界,憂慮在緩衝區的魚塘會被消失。環團指,不論魚塘納入保育區或緩衝區,未知將來政府的保育方向是否獲得保留。而若剔除於保育區外,發展風險更為極高。

政府早年提出收回700公頃私人濕地及魚塘,以建2,000公頃濕地保育公園。漁護署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,本地魚塘過去5年的面積大約維持於1,100多公頃,但沒有備存荒廢魚塘的數據。

年輕養殖戶阿成租用山貝村的魚塘,塘主的兒子是其「徒弟」,跟他學養蝦。政府近年提倡引入先進養殖技術,不過土地規劃令有心人未必敢投資下去,亦有老一輩地主已荒廢用地等收地;生態魚蝦蟹養殖與保育顧問程詩灝說:「新界北都會區的濕地保育,應汲取年輕一代睇法,保育地是否完全不准進入,成為永遠的禁區就叫好呢?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2

保育區及緩衝區發展出路未確定

他指,現時政府進行的濕地保育研究,只是區分濕地核心區及緩衝區的劃界,但不清楚政府如何釐定其生態價值是否納入保育區,而保育區及緩衝區日後的發展出路亦不確定,因此不少在緩衝區的魚塘前景未明,窒礙本地養殖業發展。

他解釋,即使是位於私人地的濕地緩衝區魚塘,被政府收回納入保育區,仍要視乎政府對保育區的方向是否保留該養殖魚塘。

另一可能性是維持該魚塘在緩衝區,則要視乎政府如何「處置」緩衝區用地,例如收地發展房屋。第三個可能是該地不獲保留,剔除於緩衝區以外,其發展壓力最大,「雖然該魚塘是私人地,但如果周邊都有大規模房屋發展包圍,該魚塘最終會死。」

漁農業藍圖2023年匯報

漁護署表示,正就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》中建議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進行策略可行性研究,以確定具體位置/範圍及實施安排。有關研究範圍涵蓋包括元朗山貝村的魚塘。至於有關檢討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界線及發展限制事宜,並不包括在署方的策略可行性研究範圍中。

環境及生態局就表示,將與漁農業界攜手制訂「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」,推動業界升級轉型,爭取於2023年內向立法會匯報藍圖的內容。在發展現代化和可持續的塘魚養殖方面,漁護署會透過實施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》下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,在濕地保育公園內的部分魚塘,引入先進的養殖科技,漁護署已委託顧問開展策略可行性研究,預計最快於2023年年底完成。